聖樂對於形式的重視其來有自,形式本身就代表著某種情感,聖樂以形式來確立情感表達的純粹性,更以形式的追求來提昇情感表達的層次,而宗教情感則使形式成為一種特殊的美,這種美使人體會到上帝的同在。
Leçons de Ténèbres並沒有正式的中文翻譯,我曾將之意譯為「哀歌」,取其簡單易懂,但這只能作為權宜的譯法。
Leçons de Ténèbres用於四旬期(復活節前四十日準備期)與逾越節(最後晚餐-四旬期最後一日,受難日與聖禮拜六-復活前夕)的崇拜儀式中,其拉丁文歌詞呈現了舊約聖經-以耶利米哀歌為主軸-對耶穌受難復活的象徵與啟示。
耶穌的受難與復活不但有其宗教上的神秘與深刻意涵,更給予了必死的人們無窮的安慰與希望,受難與復活的教會音樂並不只是紀念耶穌的奧跡,也提醒基督徒們堅定信心追隨基督,懷抱著永生的盼望。
Leçons de Ténèbres並不是儀式功能性的音樂,其歌詞較多,也具有更複雜的意涵,作曲家通常採平直的單旋律寫法,形式單純,曲調優美,哀而不傷。
Leçons de Ténèbres流行於路易十四時代,故許多法國作曲家留下此類創作。
庫普蘭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,瑞士輕男高音Cuenod曾留下了兩個錄音,分別錄製於1936與1950。
廠牌:CASCAVELLE / 編號:VEL3080
1936年錄音是二十世紀古樂復興初期的珍貴記錄,Cuenod與Derenne兩位輕男高音的搭配早已是一頁傳奇,此版本佐以女聲合唱團與室內樂團,古樸而華麗,美妙的引出法國音樂的複音根源,錄音也達到當時的最高水準。
試聽一 / 試聽二
1950年在波士頓的錄音則是獨唱搭配四件樂器的版本,Cuenod那純淨無暇的弱音無比動人,演唱伴奏極其高雅。
試聽
Michel-Richard DE LALANDE流傳於世的三首Leçons de Ténèbres,因其活躍於巴黎的兩位聲樂家女兒而採用女聲獨唱的形式寫作,這雙姊妹於1711年感染天花而妙齡早逝-分別只有23與24歲,這也成為這部作品被斷定於1711年前所寫作的根據。DE LALANDE是路易十四最器重的作曲家,他的音樂華麗而莊重、新穎而脫俗,見證著路易宮廷藝術水準的卓然不群。
廠牌:ALPHA / 編號:ALPHA030 / 試聽一 / 試聽二
- Apr 07 Tue 2009 22:41
哀而不傷-Leçons de Ténèbres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